眼下正是小麦春灌的关键时节,随着“引黄入邯”工程的逐步完善,引黄工程涉及的8个县通水河渠长度已达到397公里,累计调引黄河水1.5亿立方米,100多万亩次农田喝上了黄河水。
邯郸是农业大省河北的粮食生产大市,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0万亩,粮食总产占全省近六分之一,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。去年,在河北省率先实现亩产“吨粮”。然而,邯郸市东部8个重要粮食生产县,不少农田却很少能喝上地表水,高度依赖抽取地下水灌溉。
抽取地下水浇地不仅浇灌速度慢、成本较高,村民还要排队轮候。有时排队靠后的村民,要等一个多月才能给麦田浇上一次水,容易耽误农时。邻里之间,时常因抢水浇地而争吵。
据邯郸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为增加农业用水,改变靠地下水吃饭的状况,邯郸市2010年至2012年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引黄入邯工程和配套工程,目前通水河渠已达397公里。原来抽取地下水浇地,每亩电费成本60元,而渠水浇地,成本约20元,邯郸市东部8个县不少农田,都喝上了成本低的黄河水。
邯郸市还计划利用3年时间兴建引黄灌区,建成年引水能力3亿立方米、灌溉面积140万亩的大型灌区,力争“十二五”末粮食总产达到600万吨。